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组词 > 正文

    三纲五常

    详细解释
三纲五常 (sāngāng-wǔcháng)
封建礼教的道德准则。三纲:父为子纲、君为臣纲、夫为妻纲;五常: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(ruler guides subject,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)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(benevolence;righteousness, propriety, wisdom and fidelity) as specified in the feudal ethical code 三纲:指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纲;五常:指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。

三纲五常出处

《bai*虎通·三纲六纪》:“三纲者,何谓也?谓君臣、父子、夫妇也。”汉·王充《论衡·问孔》:“五常之道,仁、义、智、信也。”

使用例句

先生九经皆通,无书不读,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?

三纲五常是成语。

国语词典

三綱五常 (sān gāng wǔ cháng)

三綱,指君臣、父子、夫婦之道。五常,指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三綱五常皆為舊時的倫理標準。後泛指一切的人倫大道。

五代史平話.梁史.卷上:「小生慣誦經史,教導鄉里徒弟,無過是教他學習個孝弟忠信的道理,識得個三綱五常。」

上一位
青质

下一位
史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