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淮西之明年冬,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,微之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。又明年春,各祗命之郡,与知退偕行。三月十日参会于夷陵。翌日,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。
又翌日,将别未忍,引舟上下者久之。酒酣,闻石间泉声,因舍棹进,策步入缺岸。初见石如叠如削,其怪者如引臂,如垂幢。次见泉,如泻如洒,其奇者如悬练,如不绝线。遂相与维舟岩下,率仆夫芟芜刈翳,梯危缒滑,休而复上者凡四五焉。仰睇俯察,绝无人迹,但水石相薄,磷磷凿凿,跳珠溅玉,惊动耳目。自未讫戌,爱不能去。俄而峡山昏黑,云破月出,光气含吐,互相明灭,昌荧玲珑,象生其中。虽有敏口,不能名状。
既而,通夕不寐,迨旦将去,怜奇惜别,且叹且言。知退曰:“斯境胜绝,天地间其有几乎?如之何府通津繇,岁代寂寥委置,罕有到者乎?”予曰:“借此喻彼,可为长太息者,岂独是哉,岂独是哉!”微之曰:“诚哉是。言讫,矧吾人难相逢,斯境不易得;今两偶于是,得无述乎?请各赋古调诗二十韵,书于石壁。仍命余序而记之。又以吾三人始游,故目为三游洞。洞在峡州上二十里北峰下两崖相鏖间。欲将来好事者知,故备书其事。
注释:三游洞:在今湖北宜昌西北,西陵峡口,长江北岸。平淮西:唐宪宗元和九年(814),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,宪宗派兵加以平定,元和十二年(817)攻入蔡州(今河南汝南),活捉吴元济。平淮西之明年:即元和十三年(818)。微之:元稹,字微之,是白居易的诗交好友,时称元白。元和八年(814),元稹出任通州(今四川达县)司马,也在元和十三年(818)改授虢(guó)州长史,虢州即今河南灵宝。“长史”是州刺史属下官吏之长。又明年春:即元和十四年(819)春天。祗命:遵命。之:往。知退: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的字。三月十日:据上文可知,当为元和十四年(819)。参:通“三”。参会:指作者、元稹、白行简三人相会。夷陵:今湖北宜昌。翌日:明天,第二天。反棹:掉转船头。下牢戍:即下牢关,在宜昌西边。其时元稹出川,已过下牢关;白居易入川,还未过下牢关;因此元稹陪同白居易重返下牢关。 引舟上下:是说彼此牵引着船在下牢关一段江中来回航行。初见石:开始见到的是石头。引臂:张开的臂膀。垂幢:下垂的旗帜。次见泉:接着看到了泉水。悬练:悬挂的白绢。不绝线:绵延不断的线。相与:一起。维舟岩下:把船拴在岩石下面。芟芜:割倒杂草。刈翳:清除障碍。危缒滑:危险的地方架梯子爬,滑溜的地方拴绳子拉。缒:用绳子拴住人、物传送。休而复上:休息一会儿再向上攀登。仰睇俯察:上下察看。薄:碰击。磷磷:通“潾潾”,水清澈的样子。凿凿:石鲜明的样子。跳珠溅玉:形容泉水溅石,像珍珠洒在玉石上那样跳跃四溅。未:未时,当今午后一点到三点。戌:戌时,当今晚上七点到九点。讫:至。去:离开。俄而:一会儿。光气含吐:月光忽而被掩盖,忽而露出。互相明灭:明暗交替。晶荧:透明闪光。玲珑:精巧细致。象生其中:是说在云气月光中出现种种美妙形象。敏口:巧嘴,指口才敏捷。名状:用语言形容出来。 迨:等到。“繇”:通“由”。津繇,水航经由的渡口。“岁代”,年复一年,谓长久以来。“寂寥(liáo)”:寂寞、冷落。“委置”:抛在一边。太息:同“叹息”。矧:况且。两偶于是:两件事(指上文所说“吾人难相逢,斯境不易得”)都在这里实现了。偶:相遇。于是:在这里。得无述乎:是说怎么能没有文章加以记述呢?古调诗:即古体诗。二十韵:一韵两句,共四十句。仍:同“乃”,于是。序:同“叙”,记叙。目:题目。峡州:治所在今湖北宜昌西北。廞:通“嵌”。两崖相廞间:指两个山崖相衔接的地方。备书:详细地记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