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解答 > 正文

    范雎何德何能?竟能用9个字逼死武安君白起?

    匿名用户 2022-07-02 20:05:52提问

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封建统治历史王朝,一个王朝的建立和强大需要无数的文臣和武将,范雎和白起就是中国封建大一统王朝中著名的文臣和武将,他们两人都生活在战国时期,并且一同为战国七雄之中的秦国效力,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“功高易遭人嫉妒”白起之死便是因此,在秦国对外兼并战争接连失败之后,范雎借白起功高震主和功抓住当时的征战不利,秦昭王对白起渐渐生起的不满,以短短的九个字便将武安君白起逼死,其依据便是他作为谋士察言观色的能力。 虽然白起走了,但秦昭襄王还是放心不下,他问范雎:"你觉得白起为什么那么不情愿离开?"对此,范雎回答了九个字:"其意怏怏不服,有余言。"范雎并没有正面回答秦昭襄王的问题,只是形容了一下白起的状况,但却让秦昭襄王更加忌惮白起,可以说是杀人不见血,堪称古代厚黑学的经典案例。

于是,秦昭襄王派使者给白起送去一把剑,命其自刎。白起自刎前,曾叹息道:"我对上天犯下了什么罪过,为什么会有如此下场?"后又说:"我原本就应该死,长平之战,我坑杀了几十万降卒,这就足以让我去死了。"言毕,挥剑自尽。白起死后,秦国的老百姓都很同情这个昔日的战神,自发为其建祠祭祀。 因为范雎的九个字非常的巧妙和毒辣,当时的秦昭襄王对白起本来就非常的忌惮和不满,当问及白起的状况时,范雎的回答是"其意怏怏不服,有余言。",这九个字就彻底引起了秦昭襄王对于白起的杀意,因为作为一名君主最忌惮的就是臣子的忤逆,再加上白起的威望和能力,秦昭襄王下定决心给白起送去一把剑,命其自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