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端午节习俗:赛龙舟
2、端午节习俗:佩香囊
3、端午节习俗:写符念咒
4、端午节习俗:端午吃粽子
5、端午节习俗:插艾条
6、端午节习俗:拴五色线
端午节的习俗,如同其来由和传说一样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大约归纳出以下几点:
(一)吃粽子
荆楚之人,在五月五日以竹筒盛装糯米饭投入江中,以祭祀屈原,后来又担心被鱼吃掉,便演变成用竹箨、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、虾。端午节吃粽子原本是中国的传统习俗,但在世界的一些国家和地区,也开始有吃粽子的习俗。
(二)赛龙舟
据记载,赛龙舟始于西周时期。相传古人将船当作送走灾邪的工具,既然送邪,也就划得愈快愈好,于是便衍生出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。到了战国时代,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而死,当地百姓试图寻回屈原的尸体,但却失败,于是纷纷划船江中,以桨击水,敲打锣鼓,驱赶江中鱼虾,免得屈原的尸体给鱼虾食掉。赛龙舟便成了纪念屈原的一种民俗活动。
到了唐代以后,朝廷下令纪念屈原,赛龙舟活动在民间更为普遍地发展起来,千年以来常盛不衷。清乾隆二十九年,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,演变成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固定举行龙舟竞赛,近年来逐渐发展成国际邀请赛。龙船比赛会让外国友人喜欢的原因:它有别于国外盛行的独木舟或八人式的划船,而是一种需要更多默契的力与美的运动。
今天端七了粽子也吃完了明天上班了明年再过端午了
吃粽子赛龙舟
吃粽子: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。糯米具有益气健脾、开胃消食的作用。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。北方大多用芦苇叶,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。
挂艾叶菖蒲:端午过后,邪气主要是湿热、秽浊,所以要芳香化湿,芳香化浊,端午节的习俗中总离不开芳香。
佩戴香包:端午节佩戴香囊,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,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。香囊内有朱砂、雄黄、香药,外包以丝布,清香四溢,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,作各种不同形状,结成一串,形形色色,玲珑夺目。
饮雄黄酒:雄黄是一种矿物质,俗称“鸡冠石”,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,并含有汞,有毒。一般饮用的雄黄酒,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。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。
赛龙舟: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,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俗活动,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。
赛龙舟,吃粽子,佩香囊,悬艾叶菖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