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解答 > 正文

    邮电部关于编制省会城市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暂行办法

    匿名用户 2022-06-06 11:02:05提问
    补充:[db:补问]

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省会城市(含:省会、首府及直辖市,下同)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是全国电话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指导该城市电话通信发展的依据。省会城市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(以下简称规划)要依据该城市一定历史时期的战略目标,遵循党和国家一系列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按照客观经济规律,以用户需求为依据,市场预测为基础,并考虑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、自然等各种条件,使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,制定出本地(市内)电话网系统的中、长期发展计划及建设实施方案。制定本暂行办法的目的,是促进规划编制的系统化、规范化、科学化。第二条 规划是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重要组成部分,通信发展应适度超前该城市国民经济的发展。第三条 规划的指导思想要根据该城市在全国所处的政治、经济地位,确定其电话网发展的整体性、系统性、协调性、先进性,以提高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,满足社会对通信的需求为出发点来制订。第四条 规划所依据的主要原则应符合邮电部确定的经营管理体制、经济核算体制以及通信网的技术体制和标准。第五条 应进行多方案规划,从技术先进、经济合理、安全可靠,是否符合长远发展需要等方面进行优选最佳规划方案,以满足社会对通信的需求。第六条 规划文本的编制要求内容齐全、文字简练、数据可靠、计算准确。第七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编制省会城市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。其他类型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的编制可参照本办法。第八条 本暂行办法中未包括本地(市内)电话网密切相联的移动电话、无线寻呼、无绳电话、集群电话等新业务的规划方法。第九条 规划中近、中、远期的划分应和国家计划期的划分相一致。一般近期指本五年计划期。中期指下一个五年计划期,远期可根据需要确定。并应遵照“近细远粗”、“先远后近”的原则来编制规划。第二章 编制省会城市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的主要内容第二章 编制省会城市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的主要内容第十条 编制规划的主要内容如下:
  一、概述
  (一)城市地位及发展概述。
  (二)本地(市内)电话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。
  (三)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现状及存在的主要依据和指导思想。
  (四)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的主要任务及范围。
  (五)本地(市内)电话网各规划期的发展目标及水平。
  二、本地(市内)电话网用户发展预测
  (一)用户发展宏观预测。
  1.历史资料分析;
  2.预测考虑的原则;
  3.近、中、远期用户发展宏观预测方法及结果分析、取定。
  (二)用户发展微观预测。
  1.用户发展微观预测采用的方法;
  2.用户发展微观预测的基础工作;
  (1)确定电话网规划的范围
  (2)电话网用户现状分类
  (3)城市中各类职工现状资料及发展预测
  (4)电话网待装用户的调查、分类及整理
  3.近、中、远期用户发展微观预测的方法及结果分析。
  (三)宏观和微观两种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果取定及近、中、远期用户密度图。
  三、本地(市内)电话网局所规划
  (一)局所规划和基础数据。
  (二)局所规划依据的原理和方法。
  (三)局所优化的过程及近、中、远期局所优化结果。
  (四)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近、中、远期局所分布图。
  (五)本地(市内)电话网模数过渡方案的论述与选择。
  四、本地(市内)电话网中继及传输规划
  (一)本地(市内)电话网话务流量预测。
  1.单机平均话务量的预测和取定;
  2.话务流量预测的方法;
  3.近、中、远期话务流量预测结果。
  (二)本地(市内)电话网近、中、远期中继网路结构及中继方式(包括长市中继及特种业务中继)的确定。
  (三)本地(市内)电话网近、中、远期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。
  (四)本地(市内)电话网传输网规划。
  1.近、中、远期电话网传输路由、制式、容量确定。
  2.近、中、远期电话网管道路由、容量规划。
  (五)近期电话网用户线路网规划及中、远期的粗略估算。
  五、本地(市内)电话网建设项目安排
  (一)近期电话网建设项目安排。
  (二)中、远期电话网建设的初步设想。
  六、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涉及的其他问题
  (一)编号规划。
  (二)信令规划。
  (三)计费方案。
  (四)网同步方案。
  (五)支撑系统建设方案。
  (六)大型用户交换机进公用电话网方案。
  (七)开发新业务的设想与建议。
  (八)电话网运行维护管理改革和电信企业生产人员规划。
  七、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经济评价
  (一)本地(市内)电话网规划工程建设投资估算。
  (二)电信企业业务收入测算。
  (三)电信企业业务支出测算。
  (四)电信企业规划期内经济评价指标计算及经济效益分析。
  1.经济评价指标计算;
  2.经济效益及敏感性分析。
  (五)规划期内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。
  八、实现规划的措施与建议